電影評價:玩轉身前事 (台譯:一路玩到掛)

劇情:85%

動作:--%

效果:98%

音樂:--%

深層意義(深度):98%

總評分:95%


評語:這是我在年初想看的一套電影,
在電影上看預告時已經十分期待
不過因為朋友沒有空所以沒有在電影院上看,

在網上知道推出VCD後,
昨天立即買了,而且剛剛也看完了

故事講述一位是滿有學識的技工卡特與一位億萬富翁愛德華,
因為癌病而同住在同一間病房,
在同樣經歷著治療的痛苦之下,
大家開始建立友誼,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
在他們知道的大限後,卡特開始寫上他的THE BUCKET LIST,
受德華看了後決定也寫上自己的死前願望,
然後與卡特去實現大家生前的願望

他們不但在高空跳伞,而且一起駕駛懷舊跑車,
然後欣賞金字搭,到香港看夜景,他們的死前願一個一個地完成,
也在旅程探討了大家對信仰和家庭的看法,

愛德華明白卡特與其妻子感情淡了而不快樂
而卡特因為愛德華與其女兒斷絕父女關係而一直不快樂

然後他們回到美國,
卻因為卡特想愛德華與其女兒和好而不歡而散

然後,卡特因為這次的旅行而明白自己最愛是其妻子,
回到了他的幸福生活,而愛德華卻因為不敢面對女兒及卡特好心做壞事而不快樂

不過卡特的幸福卻不長久,卡特的癌病已擴散到腦部,要做手術
愛德華知道消息後就立即去到醫院,
卡特的妻子交給了愛德華一封信,
愛德在離開了醫院便看了信
信中說道雖然旅程最終不歡而散,而且仍有一些目標
不過他必須一個人獨力完成,他要尋找他的幸福

於是愛德華去找了他的女兒,不但和好如初,
也看見他的孫女,愛德華擁抱及親吻了他的孫女 (完成其中一個目標:與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子親吻。)
不過在母女和好的同時,
卡特手術失敗而去世了

在葬禮中愛德華歌頌了卡特,他很幸運地認識到卡特,
由陌生人變成一起完成最後心願的知己
(在講的同時同時也完成了最後兩個目標之一:幫助一個陌生人)

在葬禮後,愛德華也去世了,
結果他的助手將兩人的骨灰葬在喜馬拉雅山上(是犯法的)
(完成卡特的最後一個心願:見到最雄偉的景像)



對於死亡題材的嚴肅話題,很多人會避之則吉,
就算是我們香港,從上映電影院之少也足夠反映這題材的電影不會太有市場
根據電影所說,100%的受訪者有96%的人都不想知道自己的死期,
證明死亡是令人害怕,卻是可遠可近的事情

雖然題材嚴肅,
不過事實上這電影所帶出來的效果卻十分理想
由最初兩位主角在醫院上的治療,反映出他們求生的想法,

然後,兩位知道生命的期後限,
卻反而想到有何事可以在死前完成,
在愛德華的推動下,
夢想成了行動,
有一種一反常態,反抗默默等待死亡的積極意志
給予我生命現在才開始的感覺

結果他們開始了他們的旅程,
在這生命倒數下的兩人,不但沒有愁眉苦臉,
反而是更開懷地達成他們的目標,
如果不看前面的話,其實我十分懷疑他們是不是有未期癌病
也能夠以輕鬆的手法表現出他們生命的光輝

在旅程中途,他們交流了他們對生存,信仰及家庭的看法
最印象深刻就是在金字塔前的對話:
埃及人上天堂有一個傳說,
當人死後,在進入天堂前會問2條問題
1.在你一生中有沒有感受到喜悅?
2.在你一生中有沒有令人感愛喜悅?

就算只是這2條問題,也足以讓很多人無法確定地作答是或否
不過人生最基本就是需要這樣,
也簡單點出了人生最緊要是快樂及帶給人快樂,這正是這電影的主旨

到電影後部,雖然愛德華因為卡特的好心做壞事而不歡而散,
不過卻聽到卡特病重消息而趕到醫院,
卡特不忘大家的目標,設法讓愛德華笑得流淚,十分老友
又在信中希望愛德華找回沒有聯絡多年的女兒和好如初
可見2個生死之交的感情深厚

也令人明白,把握現在可以擁有的幸福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雖然卡特離世,但留下來的愛德華卻對這位生死之交不能忘懷,


人生能夠得這生死之交,兩人共同做生前想完成的目標,
再得到應有的幸福及給人快樂,
實在死而無憾!


對於這電影
我不得不讚一下兩位主角積尼高遜及摩根費曼的演出,
細看他們戲中的表情,都足以明白兩個人的感情深厚和默契,是非筆墨可形容的,
在本電影的題材下更見投入,兩位演技之高深,實在令我想再看一次


正如卡特的一生,本來想當歷史教授的夢想撲空
一轉就數十年,到他們生命最後的半年,
人生錯過了就沒有,我們有的是現在,
除了結束的一刻,我們只要有所覺悟的話,
其實追夢是不遲的

人生是難得的機會,我們應該盡用自己的人生,
就如卡特和愛德華一樣,要盡用自己的最後,才不會後悔終生


這電影真的意義深遠啊!
如果有時間再看一次的話,可能有更深的體會也說不定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