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價:三國之見龍卸甲

劇情:10%

動作:75%

效果:79%

音樂:--%

深層意義(深度):30%

總評分:39%

這電影是和朋友去看的,
雖然我不是三國的專家,但至少知道正史三國及三國演義的故事

而且趙雲更是我在三國中最愛的人物,
所以對這電影的宣傳都懷著不小的期待

不過,在電影終結的一刻,
心中只覺得這電影[失敗!]

整個故事有很多故事部份也令我感到莫名其妙,
與演義和正史都有很大的分別,
整個電影既不是演義也全非正史,直接點說是不論不類
令觀眾在電影中不斷出現問號,也令人很難投入故事中

而且故事的重心不是他的大半生,
反而是他[最後]的一場仗,
無法說明趙子龍一生是如何文武雙全,忠勇兼備,

透過旁白的交代下,
年青的趙子龍在短短15分鐘內已經成了一個白髮的老人
感覺有點草草了事,也令我覺得作者對趙雲的所知十分少

而感情戲方面,
趙子龍與一女子之情只是單單地一段劇情,
卻沒有交代下去,有點中途半端之感

人物方面,除了羅平安和趙子龍外,
其他角色如劉備,曹操,諸葛亮等都是沒有靈魂的角色,
從此之外,這些對三國時代影響極大的人都沒有他們的劇情,
反而減低了趙子龍與其他角色的互動關係

作者因為要避開劉關張的重要地位,反而將一些重要的事件略過,
而將重心放在這些重要人物死後的一場仗上,是弄巧成拙的,
要描寫一個人物,用其他的角色去襯托是很好的方法,
五虎將能夠深入民心,不是因為戰功非凡,而是因為性格分明
但作者卻只拿了羅平安去作出比較,
雖然羅平安的形象比較鮮明,
但他除了說[臣羅平安領旨]外,他還有何作為能夠和趙子龍作一個對比?

而曹嬰的出現更是問題所在,曹嬰被設定是趙子龍的敵人,
善於攻心,計謀十分出眾,但不知因何與韓德是義父女的關係,
更不明她何以突然[寧我負天下人,莫天下人負我](女人是善變的?)殺了韓德
對比起[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送蜀軍屍體回蜀軍軍營(心理戰術)的端正行為
這是否一個矛盾呢?

而諸葛亮放棄趙子龍去為自己建功更是一大奇聞,
因為趙子龍與諸葛亮是互相信任的伙伴,有曰[士為知己者死]
趙子龍一直在諸葛亮身旁做事,
可見趙子龍受到諸葛亮的重用
甚至趙子龍病逝諸葛亮也大為輕歎,
由此,諸葛亮做了以上舉動是意料之外,
也道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終於失靈了

而戰鬥方面,
我用了同類的投名狀去比較,
投名狀在做出陣勢之餘,也帶點即時戰略的元素,
但本電影的戰鬥動作離不開爆血,剌殺,近鏡,效果比投名狀遜色

而故事深度方面,
自問是一面看戲一面思考的人,
都無法找到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為何而戰]可能是思考點之一,
但是電影本身也沒有一些論據給我們思考,
而且故事比較破碎的關係,也沒法表達出想表達的訊息


總體而言,雖然有劉德華,洪金寶等強大陣容,
又有千軍萬馬的戰爭氣勢,
可惜整個故事沒有核心,同時表達力也不足,
最終的結果可以直接說是不倫不類

雖然在三國世界上作出新思維是一個好的嘗試,
但作者李仁港的能力實在有限,而且要修改的對手是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
一旦修改環環相扣的三國演義,整個故事需要花更多力氣去修補

而趙子龍真正的魅力不單是長勝將軍,武勇過人
而是他的穩重,重情重義,大局為重,冷靜機智

而且趙子龍在三國時代的材料其實真的有很多,
但不明作者為何選了北伐劇情作為重心

個人覺得即使是完整地演繹三國演義中的趙子龍,
都仍有不俗的市場,
要勉強地加上新元素反而是畫蛇添足


要評這電影,還是引用那句
當年有[死諸葛嚇退活司馬]
今日有[活李仁港不敵死羅貫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