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價:禮儀師の奏鳴曲 (台譯: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劇情:93%
動作:--%
效果:98%
音樂:97%
深層意義(深度):95%
總評分:96%
因為電視廣告的宣傳,加上大膽的電影題材,這電影吸引了我和朋友進場,
雖然這電影已上映近1個月,但整個影院仍然滿座,可見這電影的非凡魅力。
電影講述男主角小林大吾因為他所在的樂團解散而失業,同時因為購買大提琴的巨額開支而決定回到故鄉過簡樸生活,
在誤打誤撞下他當了納棺師(禮儀師),雖然他起初不太願意做而且受盡苦頭(如要扮死體拍片,忍受死去幾天的屍臭味)
但隨著死者家屬對禮儀師的感謝後,男主角他似乎找到了他工作的意義,即使他妻子不滿而離家出走,
他仍堅持自己的工作,最後在妻子看到男主角認真工作後,接受了男主角作為禮儀師的身份...
整個故事結構其實很簡單,電影佈局也不難猜,不過這電影所表現出的效果卻是想像以上的,
可以三個階段去分析:
電影起初雖以輕鬆為主,但題材已單刀直入看到死亡,隨著簡單的儀式,使觀眾明白禮儀師為何物,
第二階段是看看死者家屬對禮儀師的感謝之情,使觀眾明白該職業的意義
第三階段將死耆對象變成主角熟悉的人物,令觀眾有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整部電影中最難忘可以說是澡堂老闆娘的告別儀式,整個儀式由最初去到最後的火葬,
特別是按下火葬鍵那一刻最教我心痛,就像以前我爺爺的棺材經運輸帶移到火爐一刻一樣,
雖明白人死不能復生,但看見棺材落到火海中已收不回,產生一種復活了也不能逃出所產生的絕望感,
可謂百感交集
整套電影給我的一個印象就是「專業」,
因為男主角及社長的專業認真,所以在儀式當中大家(以至全院觀眾)也沉默,營造了寧靜的氣氛
從男主角的熟練手勢及表情等細節,看得出他的溫柔,他的愛,就像給予死者的最後尊嚴,
在這樣的「專業」包裝下,痛愛妻子的丈夫感謝主角們為其的妻子化了最美的化妝,
喜歡婆婆的女學生為婆婆穿上學生大象襪,一對母子向其父親送上最後的吻,父母肯定他兒子的身份,
使告別儀式對家屬來說不一定只有悲傷,而是快樂,感謝,輕鬆的,
也使死者家屬將死者的感覺由「屍體」變成家屬熟悉的「原本那個人」,就像是畢業式,送別式一樣
生死可以在這電影中輕輕帶過(雖然能聽見戲院中有不少流淚聲),實在可見編劇功力,
在電影中帶出,其實生與死只是一扉門之隔,藉著這扉門通往另一個更高的境界,
所以我們應該將生死當成暫別,用積極的心態,以最美麗的姿態為死者去送行
整套電影除了提及生死的題材外,也說明人類的無知,
大家看/聽見禮儀師,只會想到觸摸死體,不整潔,沒出色的
特別在起初主角妻子要求主角辭去禮儀師時,大家都希望主角會為妻子辭職,
但後來看見主角盡力為死體進行包裝及家屬的感謝後
當電影最後看到殯儀館職員草草為主角父親蓋棺之下,大家的潛意識希望這儀式要由主角來辦,
這代表大家已接受了禮儀師這角色了
人在世上各有不同的角色,他們各有各的職責,
但人類都有同一個結果 - 死亡,
死亡是人的必經階段,
正因為死是人人皆有的,所以即使是死去的人,也應該給他最後的尊重,
世界上沒有可怕的事,有的只有令人感到悲哀的事,
如果我們視死亡是一件討厭的事,將死亡有關的一切都予以醜化,
當我們面對死亡時,別人也一樣以厭惡的心情去對待你的死亡,
唯有禮儀師由始至終專業認真地對待死者,才會令死者的親屬明白死者本身應有的尊嚴,送行應有的態度,
這套禮儀師の奏鳴曲,就是教曉我們要有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