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價:コクリコ坂から (中譯:來自紅花坂)
劇情:72%
動作:--%
效果:85%
音樂:97%
深層意義(深度):85%
總評分:83%
故事簡介:
因父親在二戰中身亡、母親在美國工作,在家中擔任母職的女主角松崎海,每一天與她的家人及房客生活著。
某一天,松崎海就讀的港南高校,因為迎接1964年奧運而提出將社團大樓「拉丁區」清拆,
贊成與反對的人為此爭論不休,而風間俊與松崎海也因此有了互動並產生好感,
在松崎海的提議下,眾人為「拉丁區」進行大掃除,
到底「拉丁區」命運如何?
感受及評價:(劇透注意!)
0. 雖然大家也感覺沉悶(日本及台灣),但筆者不這樣認為,只是大家著眼點錯誤
1. 不要以為這電影的主角是松崎海及風間俊,真正的主角是眾學生,男女主角只是「配角」
(女主角平淡而沒有感情起伏(即使是表白時),男主角也熱血不足,相比起來其他學生角色更有光芒)
2. 看到「拉丁區」內學生對知識熱情,不知為何會感動起來,而女學生的參與更令人感受到青春的可貴!
3. 因響應東京奧運,社會興起將舊的東西拆走,這包括了眾多學生回憶的「拉丁區」,
「拉丁區」在沒有打理下,只是一個充滿灰塵及男生的殘舊建築物,甚至全校80%的學生也支持清拆,
如果以民主主義的角度看,清拆已經事在必行,甚至是合理的事,那20%的反對人仕是不講道理
但在女學生的參與打掃下,清拆之聲不斷減少,
到校方決定清拆時,會感覺這決定不合理,甚至以行動進行反對清拆
正因為大家也願意投入「拉丁區」,所以漸漸明白它的價值,發現它的內涵
如果民主因為80%的局外人而影響了餘下20%人的命運,那不過是「多數暴力」
如果回想風間俊的講話,我們便明白人類再次犯錯
「拆去舊物,和拋棄回憶有什麼兩樣,這和抹去人們曾經存在的記憶又有什麼兩樣?」
「完全不顧歷史,怎麼會有未來!無法聆聽少數意見的你們,根本沒有資格談論民主!」
4. 為何這電影在2011年上演,而不是20世紀末出現呢?
因為今天的世界發展超快,快得令我們沒時間去關心身旁事物,
但民主卻是以數字去決定一切,結果一些有歷史價值的東西不斷消失 (特別是香港的半世紀老店、歷史古蹟)
而諷刺的是,面對這些事物的消失,大家並沒有真心地感到可惜,甚至淪為「打卡」的工具
當我們年老了,想跟孫兒講講歷史,但那些老店的茶餐廳、店舖也消失了,我們該怎樣去講呢?
5. 民主是沒效率的政治方式,但社會節奏卻很快,大家也忙自己的事,
結果大家錯失了很多事情而沒有感覺,這是很可惜的
6. 天文學部學生的說話語重深長,能明白的人有多少?
「太陽的壽命永恆,然而我們的時間短暫,所以還沒有結論」
(結論不重要,堅持才重要)
7. 筆者是甚麼也不知道的情況下開始觀賞這電影,
所以才看到電影背後的訊息,大家看的當時是帶著甚麼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