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今天新聞報導759由上年盈利809萬元,轉盈為虧至2,993萬元,
數字上一年間倒蝕3,802萬,是非常可觀的數字(報導)
759的虧蝕消息自年中一直至今,筆者在討論區討論了很多次,
為了省時間更新網頁,所以花時間整理一次觀點,歡迎交流
以下是由一個外行人看到阿信屋的敗因:
1. 會員優惠制度將非會員排除在外
一定要說的是會員優惠制度,
筆者是非會員,要成為會員需要購物滿300港元(約1,200台幣)才能申請,
300港元是非常高的門檻,特別是一個不怎去759購物的人,要走進店內購買300元是非常困難的事
那成為會員有甚麼好處呢?
以今天來說,持卡會員可享有公價6折、正價7折、超抵價8折,
如果一件10元的公價貨品,打折便是6元,對會員而言是便宜,
但反過來看,非會員每購買一件便多付4元,即使貨品本身便宜,心理上也覺得自己是虧了,
非會員每次看到打折的海報,便會產生抗拒的感覺,甚至不會前往店舖,潛在的未來客戶便因此被拒門外了
2. 過份著重手中的會員
再看看會員數目,759的有效會員數約48萬(參考新聞連結),但香港人口有700多萬,也就是說非會員多達600多萬,
而2016年的有效會員數目在40萬左右停滯不前,甚至從最高峰的48萬趺至42萬,這代表759的客源正在收縮,
如果759仍然將目光放在不斷收縮的會員,而不是潛在的600多萬人上,當遇上聖誕長假,會員也來不了購物的時候,
759要靠甚麼維持收入呢? 是打了折的40萬會員還是對759死心的非會員?
3. 會員制度與759的副業互相連累
759為了分散本業風險,挑戰其他行業,包括雲吞麵,麵包,飯堂等等,
接觸民生事業的原意,是期望增加其他客源,是不算壞的策略,
但事實在告訴筆者,這些副業沒有一樣能夠突圍,全部也是一店起三店止,
這種「試水溫」的態度,令759一下子誕生了15個品牌(參考),反而變成甚麼也不是的四不象,
卻增加了管理的成本,知道原因是甚麼嗎?
因為759再次重施故技,將會員優惠制度擴展至759旗下,
舉一個實例子,759開了的麵包店及雲吞麵店在早前推出會員優惠(來源),持有會員卡可享有7折,
如第一點所說,因為會員與非會員有太大的差別待遇,一般人再次明白到759集團是「會員專用」的事業後,
連餘下的好奇心也打消了,副業的對象是分散各地的40多萬會員,而且副業有眾多小店對手,
分散各地的759副業店又怎可能發圍?
4. 貨品管理問題
常常聽別人說想買的貨品,買了一次後便再找不到,不要的貨品卻總是在架上,令人不想再去,
這是「不良庫存」的問題,除了影響收入,也增加了儲存的成本,也失去了珍貴的店舖陳列空間,店舖形象也受影響,
更重要的影響是訂貨員無從得知那些是暢銷品,結果錯估形勢而錯訂其他產品,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訂貨員無從得知那項是暢銷貨品,他便會訂其他貨品,
在那項貨品賣完之前不能再入貨上架,錯過熱賣機會,甚至被對手搶了先機,這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5. 一湧而上的銷售陷阱
要說訂貨員無法正確掌握訂貨的原因,筆者大膽假設是因為會員優惠的策略,
在會員優惠下,沒有優惠的日子基本上沒有客人到訪,但有優惠的日子卻是人多的水洩不通,
在優惠的短短數天,暢銷品、便宜品一下子便賣完,這本來不是壞事,
但連貨品的銷售趨勢也看不到,怎知道甚麼是暢銷品呢?
再者,大優惠後的數天賣場只餘下不好的貨品,要等送貨後補充,
店舖吸引力大減,連基本的生意也做不成,被動的物流追不上銷售的速度
這段時間足夠令對手接收759的生意了
6. 日本零食減少,759牌過多
近年大幅引入日本以外的零食,包括台灣,東南亞,遠至歐洲也有,
759勇於嘗試不是壞事,但759那種「試水溫」心態反而有違了以日本零食起家的原點
另一方面,759自家品牌也是一個問題點,759牌的產品包括零食、家電、沐浴露、食米等,
可惜759牌給人「低一等」的感覺,甚至出現過品質問題(新聞)
令人不解的是,店內面有太多面積放759牌貨品,
我來759是買日本牌子產品,看到759品牌令人很掃興...
筆者十分欣賞759引入日本零食的概念,
可以令筆者可以便宜的價格找回一點日本回憶,
但今天759的經營策略有改變的必要,因為市面已出現眾多對手,會員制度已變成負資產
只希望759的老闆母忘初衷,為香港人重新帶來「食生活」的改變